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也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引导高等学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的明确要求。从政策上看,我国正在完善人工智能发展总体部署,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助力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从实践上看,人工智能对于个性化人才培养、终身教育和全方位学习等方面的影响初见端倪,人工智能教育与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正在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赋能”,正在从“期待”成为“现实”。
1.“头雁”效应: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来源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这种“头雁”效应,可以被理解为人工智能作为新引擎,激发各行业创新创造活力,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是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来源,具体体现为: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与传统教育教学相融合,解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和不均衡等问题,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其一,人工智能可以与传统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近年来,在技术发展与政策推动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逐步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为我国各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同样需要人工智能的“赋能”,目前,部分高校已经探索尝试让人工智能走进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改进教育主体之间的互动,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带动传统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型。如以智能终端和即时反馈系统改造“智慧教室”,为师生提供高效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借助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自主测评平台等。
其二,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总量短缺和不均衡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随着“慕课”“微课程”等网络平台的发展,以技术手段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已成为现实选择。从传播学视角来看,信息时代的教育存在着“数字鸿沟”,体现为群体之间、个体之间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得信息的能力有所差异,而当一种新的、更便捷、易接触技术手段出现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弭“数字鸿沟”。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可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溢出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信息的定向传播,有效消除教育信息传播的落差和鸿沟,促进教育公平。
2.“以学习者为中心”: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
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普及,实现了精准、定制、个性化的教育和学习,课堂的边界将被突破,“教”与“学”的关系也将被重新定义。可以预见,“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成为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禀赋、特点、需求自主设计学习模式、安排学习进度,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将更加完善。与之相匹配,教育评价也应以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导向,重视终身学习能力的塑造。
其一,人工智能给学习者带来个性化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可以精准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偏好、注意力方向、作业完成质量、考试情况等进行大数据收集,更加精准地绘制学生的“知识图谱”,形成个性化的阶段性学习方案,并通过智能数据收集对下一步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反馈,不断完善学习方案,从而真正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教育。
其二,构建以学习者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人工智能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需要相应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因此,要在打破学科边界,塑造个性化、多样化的多维学习空间的基础上,构建以学习者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运用教学、学习、实践、科研、管理等多维度大数据,形成对学习者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教师教学的反馈和建议,以质量评价推动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
其三,人工智能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智能支持。终身学习是学习者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高等教育将延续学习者终身,并实现更广范围的覆盖。学习者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可以更加深入认识自我,依据自身学习、工作、生活、兴趣等各类需求实现自助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不仅是驱动者、支持者,也是辅助者、陪伴者。
3.“开放协同”与“善治”: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本特征,不仅需要各学科积极参与,更需要集聚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面资源,促进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同时,我们需要关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将“安全”作为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和重点方向。
其一,完善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协同创新,在国家层面要充分利用已有资金、基地等存量资源,统筹配置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发挥好财政投入、政策刺激的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在社会层面要鼓励引导国内优势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联合组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高校层面要推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数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产出188比分直播:原创性成果。通过国家、社会、高校等各方协作,建设开放创新平台,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扩散与转化应用。
其二,完善人工智能法治建设。当前,人工智能的隐私泄露、数据侵权、安全风险等问题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引起重视,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相比,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相对滞后。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开展与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民事与刑事责任确认、隐私和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利用等法律问题研究,建立追溯和问责制度,明确人工智能法律主体以及相关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对应这一现实,人工智能法治化进程要在统筹考虑人工智能的基本特征、迭代速度等要素的情况之下,立法先行,探索形成专门法规,为人工智能“善治”提供法律保障。
其三,建立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框架。有研究者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将人工智能视作“人的延伸”,提出人工智能必须要遵守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和基本价值,即被人类设计研发出来的人工智能系统,要成为“道德机器”。为保障人工智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高校应积极开展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研究,建立伦理道德评判机构及人机协作的伦理框架,突出有益、公正等基本原则,将伦理框架镶嵌于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之中。
【作者单位:188比分直播:传媒大学】
(编辑:尚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