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标兵 | 卢静:真善美,要用一生雕琢

来源:官微浏览次数:1250发布时间:2019-01-20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却要付出太多。卢静老师的教学从不局限时间地点,除了每周规定的课程时间外,和同学们的电话、微信交流更是流动课堂。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力,卢老师要求研究生们每天进行“微信语音一分钟”的现场报道练习。群里一天上百条语音信息,不管发得多晚,她都会第一时间点评。卢静老师还积极引导同学们投入新媒体环境中的学习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以满足媒体生态环境的新需求。同学们说卢静老师的小课“理念前沿”、“实用”、“受用”,“既有温度又有高度和深度”。

 

与学生合影

在卢静老师看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知识是不断在变化的,是传不尽授不完的,更重要的是心灵品质及价值观的传递,这是会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她认为教师应该是“真善美的使者”,要善于发现美,挖掘美,表达美,传递美。“能用自己的特长自食其力,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且感到快乐,我认为这就是成功的。我是一个单纯、简单的人。我希望这种单纯在学生们身上也能保持下去。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淡泊名利,不畏权贵,正直善良。在自食其力的同时,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这比专业能力更重要。”

行为师表 团队协作

    当被问起和学生之间难忘的回忆时,卢静老师笑着自嘲说自己是一个“健忘”的人。但她随即又认真地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有时我自己都忘了做过某件小事,说过什么话,可学生却印象深刻,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所以,老师始终要严格约束自己,不能信口开河、为所欲为,一言一行都要对学生负责,要讲究语言之美。传媒工作者也是一样。”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卢静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她说,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离不开别人的帮助,离不开大家的协助,能“事半功倍”。她说,我十分看重一个人是不是“善于合作”“乐于助人”。媒体工作需要很强的合作精神,教学也是如此,一个好的教学团队很重要,干好工作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配合,需要克服自己的私心和任性,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她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永远心存感激。

作为学院的骨干教师,从教二十年来,卢静老师所担任的课程很多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无论是“电视教研室”的创建、“新闻通道班”的尝试,还是“综艺方向课”的创新,无论是作为播音学院与央视共建实习平台的“校内导师”,还是各种大赛的评委或选手辅导老师,她总是将自己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宝贵的一线经验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耐心细致地传授和指导学生们。她就像一枚螺丝钉,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卢静老师说,“播音学院的老师很多都是‘实干家’,只有团结和谐,才能让老师们愉快工作,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

卢静老师回国任教时,学院成立了电视教研室。卢老师和罗莉老师,来自一线的唐朝老师及几位年轻老师一起探索电视播音主持教学,那时的教室条件非常简陋,演播室小的只有不到十平米,没有窗户,冬冷夏热,蚊虫叮咬。几位老师克服重重困难。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播音学院的老师们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电视主持人。

多年前,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学院开设了《新闻通道班》,卢老师带领几位有创新精神的年轻老师一起尝试新的教学方式,课上借鉴了当时国外最前沿的新闻理念和模式,不仅让学生们播好新闻,还让他们走出校园去实地采访并做出镜报道,进行“采、编、播”一体的尝试,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新闻工作的内涵,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教学效果非常显著。